第三十六卷第五期 104年5月1日發刊
神經復健新進展專刊
2015年長庚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
◎編輯部
2015年長庚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於3月28日下午在長庚大學舉行,近千人齊聚一堂向發揮大愛的先人及其家屬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為緬懷器官捐贈者及大體老師無私的大愛精神,長庚在每年清明節前夕都會舉辦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今年的追思大會由長庚大學陳君侃副校長與長庚紀念醫院洪志宏副院長率領學校師生代表及醫院醫師代表出席,同時也邀請到桃園地檢署林秀敏主任檢察官、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江仰仁執行長等各界貴賓參加。
長庚去年共有48位捐贈者,包括34位器官捐贈者及14位大體老師,因為有這些勇者的大愛,才得以換回更多生命的重獲新生,也因為其家屬的無私,才使得更多家庭得以幸福圓滿。謝勝宏先生,個性開朗,十分照顧家庭及妻子兒女,多年前有幸接受器官移植,但去年仍因疾病而離開人世。子女感念多年前父親受到捐贈者的大愛,讓他的生命得以延續,因此希望在父親離開人世後,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人,讓這份無私的大愛留在人間。
器官受贈者代表為蘇宥維小朋友,他在出生15天時被診斷出腎臟發育不完整,醫師告訴家長必須要洗腎,家長無法接受也不忍心讓宥維受這個苦,就這樣定期的追蹤檢查、觀察了5年多,並因併發症接受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一直到2013年的9月醫師診斷年幼的宥維腎功能愈來愈不好,必須要開始洗腎,原先以為洗腎後,宥維的身體狀況能夠獲得改善,但是天不從人願,宥維並沒有如預期般進步,身體一直無法吸收鈣質,導致他骨骼的生長板變形,甚至還曾經因為手術後鈣離子太低,心臟幫浦打不起來,也曾因為血壓飆高,收縮壓一度飆到200多,到醫院時已經陷入昏迷了。
年幼的宥維不能透過血液透析的方式洗腎,而是必須採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因此他的身上留有一根透析用的管子,漫長又辛苦的洗腎過程,也使得宥維沒有辦法常常跟家人一同外出,或是無憂無慮的玩耍。好幾次他都用童稚的語言問著母親說:「媽媽,我肚子上的管子什麼時候才可以拔掉?」
在接受10個月的洗腎治療後,在一次回診後的下午,宥維的母親接到電話通知有換腎的機會,並在長庚醫院的醫師、護理師及所有醫療團隊的人員的辛勤專業的照護下,讓宥維重新找回了健康。
宥維的母親葉怡君小姐由衷感謝捐贈者與家屬在失去至親的同時,還能勇敢地做出遺愛人間如此偉大的決定。因為有他們的大愛與善心,才給了宥維一個重獲新生的機會,也使得他們的家庭重拾了久違的歡笑與溫暖,對此恩情點滴在心。往後,將更加仔細照料宥維的身體,讓大愛長存,生命綿延,絕不辜負捐贈者與家屬的好心。
長庚大學醫學系三年級同學黃亮臻代表醫學系全體師生向捐贈者家屬獻花,由陳正良大體老師的妻子陳張玉芳女士接受獻花。黃亮臻同學致詞感謝大體老師以無私利他的愛和勇氣奉獻出自己的身體,因為他們無條件的信任與聖潔的大愛,陪伴著學生一同揭開醫學智慧的序幕。並期許自己用謹慎穩健地態度,面對眼前的學業知識和臨床實習,成為一個兼具智慧、操守和良心的好醫師。唯有不斷地鞭策自己盡心研習、更上層樓,才得以報答這份無私的奉獻。學生也感謝大體老師的家屬們成全,讓學生得以體會人性的偉大與溫暖,並給予學生最寶貴的經驗與教育。長庚醫院醫護人員代表包括洪志宏副院長、移植中心李威震主任及長庚大學師生代表等隨即同時起立後轉,向現場所有器官捐贈及大體老師的家屬深深一鞠躬,表達內心最崇高的敬意。
為感念所有器官捐贈者與大體老師的大愛精神,長庚特別剪輯「永恆的追思」影片,由四位學生司儀簡述他們平凡但卻偉大的一生,廳內弦音悠悠,氣氛備感哀思。會後家屬並前往「遺愛人間」紀念牌前獻花,悼念他們摯愛而偉大的親人。長庚大學及長庚紀念醫院多年來持續透過此莊嚴的典禮,傳達對捐贈者最深的謝意、崇高的敬仰與永恆的追思。「器官捐贈者挽救許多等待器官移植而徘徊於生死邊緣的患者,大體老師的坦然無私,提升相關醫學教育與研究的知能。生命終有盡頭,但所有的捐贈者在生命將盡未盡之際,把痛苦化為新生的頌歌,這份無私的大愛,猶如不息的光源,照耀人寰,讓無數學子瞻仰他們,感念他們捨身奉獻的精神與無言的教誨。」
         
 
封面故事
肉毒桿菌素在復健醫學的運用
應用重複性經顱磁刺激協助中樞神經損傷之復健治療
虛擬實境於復健醫學之運用
腦波生物 回饋訓練
新聞紀要
2015年長庚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
醫療時論
從復健機器人發展 看醫療邁向機器人時代
醫學報導
糖尿病不可忽視的併發症∼視網膜病變
特別報導
世界快,「靜坐」讓人心慢∼專訪楊定一博士
心靈點滴
醫院即景
養生文化村報導
返鄉情緣
病人安全
從「急診婉君」談急診病人轉診接送安全
飲食營養
孕媽咪怎麼吃
兒童醫療
淺談嬰兒牛奶過敏
增刊目錄
肝鬱
思覺失調症
正顎手術
睡眠呼吸中止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