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卷第十二期 112年12月1日發刊
鼻科微創手術新進展
長短腿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主治醫師 高軒楷
雙下肢不等長(長短腿)是一個常見的現象,有研究報告指出,約一半的人口有長短腿的現象,但大部分都相差小於1公分而不自覺。而根據步態分析的研究顯示,一般成年人雙下肢的長度要差距2公分以上,才會對行走造成影響,2公分以內一般都看不出來。另外,許多人會擔心長期的長短腿會造成骨盤不正,進一步造成脊椎側彎。關於這一點,到目前為止,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長短腿會造成脊椎側彎或是背痛,大家不必過於憂慮。
長短腿形成的原因包括先天及後天的疾病。先天的原因包括:短股骨、半邊肥大或萎縮、神經纖維瘤、骨骼發育不良等病因;後天的原因則包括:腫瘤、骨折外傷、感染等原因。嚴重的長短腿,不只造成外觀上的缺陷,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行動能力。
長短腿的治療,首先要仔細尋找病因。找出是哪個部位發生什麼問題,造成長短腳,才能對症下藥,徹底解決。例如髖關節脫臼的兒童,只要把髖關節復位了,長短腳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除了尋找病因外,長短腿的治療,主要是根據雙腿相差的程度,來決定治療方式。由於兒童還會長大,雙腿的差距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化。因此,有時候需追蹤數年,才能夠較準確地預測骨骼發育成熟時雙腿的差距,也才能夠擬訂適當的治療計畫。目前主流的治療建議如下表:

在這群病人中,雙腿相差2至6公分是最常見的情形,可以先嘗試以鞋墊矯正長短腿。但雙腿差距愈大,則鞋墊需墊愈高,造成鞋墊愈重且不穩定,不方便穿著。另外要注意的是,兒童若穿著太高的矯正鞋,經常會成為同儕之間關注甚至取笑的對象,家長需特別留心,適時給小朋友正向的心理建設。
若患者是未成年的兒童,如果能及時處理,就能夠以小傷口的手術方式,在股骨或脛骨的生長板上,施行生長板融合手術,抑制較長腳的生長。相對來說,較短腳的生長就有機會可以追上來。到兒童發育成熟時,雙腳可以等長。
目前常用的生長板融合手術,是用小的鋼釘,固定較長腳的生長板兩側,造成生長板生長減緩,等到另一側的腳繼續生長到一樣長時,再次手術將鋼釘移除,雙腳就會等長(圖一)。目前新的發展是使用微創的方式來做生長板融合手術,在內視鏡的幫助之下,只要兩個約1公分的傷口,就可以精確的定位生長板,然後施行融合手術(圖二、圖三)。使用內視鏡的好處是傷口小、復原快、不用再次開刀移除鋼釘。
若病人雙腿差距較多或已經接近成年了,才要處理長短腿的問題,就只能採用截骨矯正手術(骨頭切短)或骨延長術了。骨延長術是個很吸引人的手術,基本上需要把骨骼切斷,再拉長。好處是身高不會變矮,但是療程較長。如果雙腿差距2∼4公分,可以嘗試一次手術延長到足夠的長度。但若雙腿差距更多,則必須在骨骼切斷後,使用外固定鋼釘,慢慢延長。等延長到適當的長度後,再將外固定鋼釘移除(圖四)。使用外固定鋼釘的優點是可以達到更多的延長,但缺點是療程更長、傷口感染率高以及容易造成膝關節及踝關節僵硬。
長短腿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大部分的人都很輕微,不必太過憂慮。若是較明顯的長短腿,如果能及早治療,就能夠以微創、小傷口的手術方式,得到很好的治療結果。
         
 
封面故事
惱人的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有救了!
鼻部及顱底腫瘤的內視鏡手術治療
過猶不及!精準鼻中膈手術徹底解決鼻塞,迎接暢快呼吸
利用 3D 列印手術導引板於鼻骨截骨手術提升彎曲鼻矯正成功率
新聞紀要
首次口腔癌座談會 跨科醫療提供全人照護
心靈點滴
關於離別
兒童醫療
幼兒患有膀胱輸尿管逆流該怎麼辦
本月主題
鼻科微創手術新進展
焦點話題
2023 長庚醫學週 首場聚焦醫療數位轉型 加速提升醫療品質
長庚醫學週 打造擴展醫學新視野平台 實現「傳承、精準、創新」三大目標
長庚為您爭口氣,呼籲國人重視肺部功能保養 三萬人響應長庚永慶盃路跑
台灣微創醫療新紀元∼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直覺公司台灣分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提升弱勢兒少醫療健康與福祉∼高雄長庚用「愛、行動、力量」守護兒少
「長庚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啟用,開啟桃園國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