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輔具在兒童復健之應用 |
 |
◎桃園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 鍾佳英 |
 |
 |
 |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常常需要藉著各種方式來傳達需求、想法,這樣的過程就是溝通。很多方法都可以達到與他人溝通的目的,一般而言可區分為藉由身體的溝通方式和輔具的溝通方式。藉由身體的溝通的方式包含了臉部表情、眼神、肢體語言、手語、口語及文字溝通。輔具溝通方式則包含了溝通表、溝通圖卡、溝通串、溝通簿、溝通夾、溝通板、字母板、注音板、微電腦語音溝通板、掃描式語音溝通板、PDA語音溝通系統及電腦輔助溝通系統。一般而言,臨床上特殊兒童若因腦性麻痺、智能障礙、自閉症、聽障、視障、腦傷、舌切除、喉切除等病因而導致嚴重溝通障礙,此時由於認知、語言、動作或情緒上的限制,身心障礙兒童無法以口語語言作為主要的溝通模式或口語表達不具有功能性時,除傳統的口語功能訓練外,可考慮使用非口語交談方式,如有些人學習使用手語,有些人則使用溝通輔具來達到有效的溝通以改善生活適應的狀況。 溝通輔具是一種應用裝置或設計用以傳送或接受溝通者的訊息,其目的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溝通形式來幫助使用者表達心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協助對象為具有溝通障礙者,包含口語及書寫能力的障礙。溝通輔具依據其結構組成,可涵蓋没有列印或聲音輸出功能的溝通表、溝通圖卡、溝通串、溝通簿、溝通夾、溝通板、字母板、注音板等;在臨床上溝通圖卡被用來幫助溝通障礙兒童,利用圖卡排版,可以表達出心中想法及一些特殊的情境,隨著學習能力的進步,可以加以類別整理成為溝通簿、溝通夾。此外溝通輔具也涵蓋了具列印、聲音或其他輸出功能的溝通輔具,能出現文字、聲音或視覺等信號來作為溝通的媒介。由此可知,溝通輔具的服務內容是多元化的,從低階到高科技的輔助方式都有,這都是為了達到有效的溝通,此外一套良好的溝通輔具不只是溝通工具,也具備治療及教學的積極功能。由於目前電晶體和微電腦中央處理器的快速發展,很多相關的溝通輔具因著科技的進步,功能不斷增強提昇。此外,由於個人電腦的普遍運用及許多相關軟硬體的發展,以個人電腦作為輔助溝通系統,配合語言溝通軟體及專業人員版面設計,可達成多功能需求。 使用溝通輔具時,因著其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區分為直接選取和非直接選取兩種。直接選取是指特殊溝通障礙兒童能夠使用他的聲音、手、手指、眼睛、或藉由身體其他部位的移動來選擇他想要的目標,如使用手指、腳趾、頭棒、口棒、頰棒、頭控滑鼠、眼控滑鼠、雷射棒、手寫板、語音及觸控式螢幕來控制溝通輔具,直接指出或由鍵盤打出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好處是比較直接、反應快,缺點是需具備一定程度的精細動作和頭部控制能力。非直接選取係指特殊溝通障礙兒童必須透過幾個步驟以後才能選取到想要的選項,最常使用的方法是電子掃描,電子掃描必須和特殊開關控制鈕結合,特殊溝通障礙兒童藉由按壓特殊開關控制鈕來選擇想要的選項,其優點為可利用控制鈕操作,不因動作不靈活而無法使用,缺點為反應比較慢,費時費力,使用者需十分專注才能反應正確。 為方便溝通障礙兒童能達到有效溝通,溝通方式的選擇須做臨床上跨專業的評估。首先需對溝通障礙兒童的認知、語言、動作、感覺功能、聽力及情緒的能力做全面性的評估。而專業團隊則包括了復健科醫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師、特教老師、電腦科技相關人員、社工人員等。此外,目前有口語表達困難不代表永遠無法發展出口語溝通能力,溝通治療模式所強調的是多種溝通模式的建立,可藉由溝通輔具的介入及多樣性的溝通策略,從學習中慢慢解決表達的問題及藉由反覆語音刺激的回饋中,同時加強口語理解及表達能力,幫助孩子組織概念、表達思想,減少無法溝通所引起的緊張及挫折,有助各種能力的進步。 溝通輔具是為嚴重溝通障礙兒童提供最適合輔助,或替代口語的溝通工具,使特殊兒童能藉助其他管道來表達思想、觀念和需要,與周遭環境有積極的交互作用。目前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針對特殊溝通障礙兒童,提供溝通輔具的評估申請及相關版面設計作業,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則提供相關版面的設計及應用,其目標係希望建立本土化的相關專業環境支持系統,提供整合性的溝通與教學服務,使特殊溝通障礙兒童能突破本身能力的限制並達到最佳學習,以落實促進溝通障礙兒童全面性的身心發展,以達兒童的最佳潛能開發。快樂的兒童創造快樂的家庭,快樂的家庭可以建構快樂的社會,一個快樂的社會也就是國家最穩定的力量。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中醫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