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卷第五期 106年05月01日發刊
內科部先進醫學專刊
良醫.良師∼風濕免疫大師羅淑芬教授的美麗身影
◎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 劉峻豪
  踏進風濕免疫科的辦公室,年前甫獲台灣風濕病醫學會大師獎殊榮的羅淑芬教授用大大的笑臉迎接我。記憶中從大五上風濕免疫學的時候開始,溫暖的微笑就是羅醫師的註冊商標,即使退休了,熟悉的笑容還是保持著當時的溫度。
  羅醫師長我不只一輩,她的許多學生都已經是我進入臨床時的師長了。在辦公室細數從前,從學生時代到現在,羅醫師幾乎見證了台灣風濕免疫學發展的歷史。她求學時的台大醫院,實習醫師有如萬能,要包辦抽血、藥物注射等等一堆雜事,甚至要自己幫各種檢體染色,判讀每位住院病人的血液抹片。當時的制度,住院醫師就是完全primary care,病人有哪個專科的問題就由住院醫師請該科教授前來會診;雖然人力不足且事務繁重,卻是十分紮實且全面的醫學訓練。這些是我們在電腦前動動滑鼠就能看到檢驗報告的時代所無法想像的。
  說起當初踏入風濕免疫科的機緣,羅醫師說:「當時這個領域才剛起步,感覺很有前景,所以就一頭栽進了風濕免疫科。」那時候對於風濕免疫科的兩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紅斑性狼瘡的治療,還停留在消炎藥、類固醇等藥物,以及少數的免疫抑制劑;而自體抗體的檢驗也只有抗核抗體與類風濕因子兩種。沒人能想得到,接下來30年內會出現如此多的診斷工具,以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生物製劑,讓風濕免疫疾病的診療及預後完全改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是進步了,但紅斑性狼瘡的藥物臨床試驗結果卻相當挫折。」羅醫師略帶遺憾的說。「不過隨著醫療資訊的普及,近年來病人已經能夠提早就醫,到風濕免疫專科看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可以幫助病人的預後,一樣值得欣慰。」
  羅醫師曾經擔任中華民國風濕病學會理事長與亞太風濕病醫學會副理事長,在人力與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在2011年主辦了亞太風濕病醫學會。「我希望把台灣推向國際舞台,讓大家了解台灣的實力與貢獻」,「在節目安排上,除了邀請國際知名的學者,更要讓台灣風濕學者充分表現」。這場會議除了高水準的學術活動之外,熱誠與溫馨的互動,更為台灣做了成功的國民外交,與會學者讚譽有加,佳評如潮。
  羅醫師從學生時代就是田徑隊選手,不只練體力也練出耐力,在工作時她就像長跑選手,不鋪張炫耀,但默默的把事情做到最好。「其實我沒有高人一等的才華,但可倚賴的是我體力比別人好,因此可以把目標訂得高,努力去完成。」忙碌的她往往以院為家,「我工作的時候常常很晚回家,甚至都是午夜以後才回到家。以前,有一次院長曾經因急事找我,深夜打電話到我家裡卻撲了個空;隔天院長感嘆的說,原來內科醫師也這麼的忙啊!我很想跟他講,我那時候人還在醫院,院長你只要打電話到辦公室來,就找得到我啦!」
  以院為家,不只是因為工作忙碌,同時也隱含著另一層意義,就是羅醫師是真的把風濕免疫科當作是一個大家庭般來照顧,長庚體系的風濕科醫師多是由羅醫師直接、間接訓練指導,而她就是共同的大家長,是大家的精神領袖。或許是媽媽般溫暖的個性使然,她身邊的人,不管是她自己的家人、是醫學系的臨床導生家族、乃至於科內同仁,在她的照顧底下,向心力都能被牢牢的連繫在一起,而羅醫師就是中間最重要的結。
  羅醫師在風濕學界也是人緣絕佳,學會中的醫師說:「有她在的地方,一定充滿學識,一定充滿歡樂。」訪談中羅醫師提到,甚至她在學術場合接待國外學者時,老外特別表示對於台灣風濕免疫學界自然而然流露出的親近感到訝異;即使他們語言不通,但感受到台灣醫師們的互動都有如熟悉的家人朋友一般,這與其他國家的醫師之間或緊繃或生疏的氣氛截然不同。
  如果羅醫師看到這裡,謙虛的她大概又會笑著揮手說:「唉唷,我真的是沒有成就啦∼」,但就像是每個媽媽一樣,總是不習慣面對眾人的掌聲,反而喜歡自己退居幕後,默默的處理最辛苦的事情,來搭建一座亮眼的舞台讓年輕人盡情發揮。如同她從不強求自己的兒子一定要事事得第一(她說那樣子太累了),而讓他們依照興趣做自己的主人。近年來風濕免疫科不管是研究或是臨床的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媽媽般的角色,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耕耘出肥沃的土壤,讓各種秀異的種子都能在其中安心的發揮自己所長,開出一片繁花似錦的花園,如今她的學生都已獨當一面,成為各研究領域的佼佼者。羅醫師開心的表示,學生的成就是她最大的驕傲。
  訪問接近尾聲,我很好奇在退休之後,一直是大忙人的羅醫師不會覺得無聊嗎?「我覺得退休前後好像差別不大欸!」她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還有很多的事等待她去做,就像是辛勞的母親永遠不會卸下自己的職責,風濕免疫科還是見得到她熟悉的身影穿梭在診間與辦公室之間。這樣的身影,會是這家醫院裡最美的風景。
         
 
封面故事
治療性支氣管內視鏡術之簡介
消化道內視鏡與肝膽胰相關治療的應用
心導管手術之進展與應用
肺癌支氣管鏡診斷與分期
大型肝癌的治療也可以在超音波室完成∼導航定位及多針射頻消融術
新聞紀要
療癒圓夢 別具意義的毛線編織展
擁抱生命,春暖人間∼基隆長庚院慶活動紀實
醫學報導
肌醇與婦女生殖健康
心靈點滴
員工健康促進Go Go Go
病人安全
您的健康我關心∼危急檢驗報告即時通報系統
飲食營養
高膽固醇食物不能吃嗎?
我心深處
母子緣
白話醫學
幹細胞
腸道訓練
板機指
愛無國界
腦腫瘤∼開顱手術及質子治療
兒童醫療
別小看嬰兒搖晃症候群
人物側寫
良醫.良師∼風濕免疫大師羅淑芬教授的美麗身影
本月主題
內科治療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