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四期 113年4月1日發刊
肺癌診治新進展
養「肌」防老∼運動防跌
◎桃園長庚護理之家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陳宏軒
跌倒是老年人經常發生的事故傷害之一,依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顯示,在台灣平均每五位老年人即有一人有跌倒的經驗。一旦發生跌倒,嚴重者可能從此便臥床不起,即便沒有嚴重傷害,亦可能會讓老年人從此心生畏懼,進而自行減少身體活動,減少外出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但生理功能會加速退化,更造成社交範圍縮減,對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皆造成嚴重影響。
探討跌倒之危險因子可分為身心及環境危險因子。其中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日常活動受限、平衡及步態功能退化、肌肉無力等身心方面的危險因子,可藉由運動介入有效改善。而針對老年人預防跌倒之運動項目設計,則可以多著重於平衡與肌力之訓練。
台灣即將在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預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代表高齡人口快速增加,與高齡相關的疾病也愈來愈受到重視,包含近年來最熱門的高齡議題「肌少症」。肌少症簡單來說就是骨骼肌的流失。骨骼肌除了動作,也是身體儲存蛋白質的地方,當人體遇到壓力或飢餓時,身體會將骨骼肌的蛋白質轉為能量,提供身體繼續運作,角色十分重要。根據統計,在30歲以後,肌肉量每年減少1∼2%,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遽增。肌肉力量、肌肉量等雖普遍會逐漸降低,但若降達一定數值,就要高度懷疑已是肌少症。此外,營養不足、活動力不佳、慢性疾病也會加速肌肉流失。如果肌肉質量持續減少,將造成肌肉力量不足,進而影響生理活動,因此會有體力衰退、走路速度緩慢、手腳無力的情況,也比較容易跌倒、骨折、失去獨立生活功能。除了生活品質降低,也間接提高死亡率。
專家針對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提出診斷的方式及定義,認為肌少症的構成,需要肌肉量減少,加上肌肉力量減退或是身體表現下降等三項重要指標:
1.針對肌肉量的部分,在研究或臨床上,目前建議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或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測量得知四肢骨骼肌的肌肉量,再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得出數值,男性骨骼肌小於7.0 kg/m2、女性小於5.4 kg/m2,便符合肌少症的定義。(可以先目視長輩四肢肌肉是否瘦弱)。
2.肌肉力量則可使用握力器檢測,握力器檢測男性的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小於18公斤。(可以和長輩握手來初步測試握力是否降低)。
3.身體表現則可使用許多測量方式,其中檢測長者的走路速度,是最快速、簡單操作、可信度也極高的一項方法,一般以小於0.8∼1.0公尺/秒為界線來診斷,可以請長者以正常速度行走5公尺取平均值來測量(可以觀察長輩行走速度是否緩慢)。
我們可以根據歐洲肌少症聯盟發展的篩檢評估流程來篩檢出肌少症(如附圖)。肌少症並非單一因素所引發,除了年紀大肌肉量減低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等多重疾病,憂鬱、老人獨居、營養不良等都有可能引發。此外,生活型態偏向不愛動的老人,或是老人家身體質量指數偏低、較瘦,也比較容易有肌少症。
在改善肌肉量和功能當中,首推營養的補充與規則運動。營養不良是造成老人家罹患肌少症的原因之一,因此,營養補充很重要,尤其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老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須達到1∼1.5g/kg,其中白氨酸尤其重要,白氨酸能夠增進蛋白質的生成和減少蛋白質被分解,常見白胺酸豐富的食物,如大豆、黑眼豆、魚肉、牛肉、小麥、胚芽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補充蛋白質時,建議每天蛋白質的量應均勻分布於三餐,效果才不會打折扣!此外,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兩者相輔相成,因此要注意強健骨骼,也就是維生素D和鈣質的補充。而維生素D可以藉由每日曬太陽15分鐘,吃魚類(沙丁魚、鮪魚、鮭魚)及菇類獲得。而鈣質存在於蔬菜、豆製品及乳製品。
當然更重要的是「活躍老化」,運動是避免肌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尤其是肌力訓練。銀髮族的肌力訓練和年輕人還是有一些差別,不必太強調無氧的爆發型肌力訓練,而是建議有氧的持久性肌耐力訓練,建議可由以下三種簡單易學的運動做起:
1.慢慢站起坐下:找一張約膝蓋下緣高的穩固椅子坐正坐挺,雙手握拳向前伸直,重心前傾,慢慢站起來,站直站挺,雙手保持水平前伸,再慢慢坐下來,連續10次,可以強化下肢和手臂的肌力。(圖一)
2.慢慢扶牆挺身:面對牆壁,雙手向前平伸,分開貼牆,腳尖離牆角約60公分,身體保持一直線,手肘慢慢彎曲,讓身體靠向牆壁,直到額頭輕碰牆壁。然後雙肘慢慢用力伸直,挺起身體,連續10次,可以強化臂力與軀幹核心肌群,更能擴胸、挺腰,保持挺拔的體態。(圖二)
3.慢慢手足相會:在椅子上坐正坐挺,左腳伸直抬高,右手去碰腳尖,再換右腳抬高,左手去碰腳尖,慢慢輪流做10次。若碰不到,也可以彎曲膝蓋,比較好碰,可以強化腹肌、腰方肌及下肢肌力。(圖三)
許多研究都發現,老年人進行漸進式阻力肌力訓練可以顯著提升肌肉強度與表現,只要訓練數個月就會出現成效,即使身體虛弱或是年過80歲仍舊可以受惠。但是越年長少動者還是建議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強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也可配合彈力帶運動,利用彈力帶具有伸縮能力的材質特性,達到提供阻力、加強肌力的功效。
運動不但可以減少跌倒之發生率及降低家庭社會醫療負擔,還可以有效延緩老化,壓縮疾病與失能之病態期,提升晚年之生活品質。因此運動無論在任何年齡介入皆不嫌晚,越早儲存肌肉本錢,身體力行的運動以及飲食攝取,就越可以長保健康。
您要開始儲存肌肉本錢了嗎?
         
 
封面故事
看不見的隱形殺手「肺癌」無所遁形∼肺癌篩檢 LDCT 介紹
次世代基因檢測介紹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健保新藥 tepotinib
肺癌精準治療新利器∼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
醫學報導
羽球正夯∼簡介羽球相關運動傷害與新療法
心靈點滴
護理,始終是那連結的橋樑
中醫報導
您有自律神經失調嗎?中醫助您找回身心的平衡
養生文化村報導
養生村的路
兒童醫療
新生兒小下巴、顎裂、呼吸道阻塞 簡介「皮爾羅賓症候群」的新型手術療法
本月主題
肺癌診治新進展
焦點話題
惡性腦瘤的創新希望∼類病毒奈米載體與基因靜默
肩關節鏡術後復健新觀念∼提早復健可提早康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