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外固定器 |
 |
◎林口長庚外傷骨科主治醫師 游宜勳 |
 |
 |
骨骼外固定器(External fixator)的歷史,早在西元前2400年在希波克拉底的記載中就已經提出這樣的概念,而現今所使用的骨骼外固定器,則是於1840年,由Jean-Francois Malgaigne正式於臨床上使用。雖然現今醫學的發展快速,骨骼內固定器已經有很優良的設計以及及臨床使用,但是骨骼外固定器仍在目前的骨科手術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以及使用價值。 骨骼外固定的使用,可以是屬於過渡性手術:如有多處骨折合併危及生命之重要器官損傷的情況下;嚴重開放性骨折之病人有感染之虞的情況下;嚴重肢體縮短必須接受階段性肢體延長手術情況下;也可以是屬於最終手術:如特殊病情無法接受骨骼內固定的情況下,某些特定部位骨折只需施行短期骨骼外固定器的固定,即可癒合的情況下。 病人一旦接受骨骼外固定的治療後,生活可能產生些許的不方便,如過大的骨骼外固定器造成穿脫衣物困難,或是容易碰撞而疼痛的問題,只要有耐心以及細心的照護配合醫師指示,相信這樣的治療方式,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照護的困難,並且可以得到最終的治療目的。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我心深處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