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嬰幼兒肺功能檢查 |
 |
◎林口長庚兒童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 賴申豪 |
 |
 |
 |
肺功能檢查,在成人族群,已經是一種相當普遍,且行之有年的檢查。但對於小於7歲(尤其是小於5歲)的兒童而言,理解與專注能力的不足,而造成在此年齡族群,非常困難耗時,且檢查結果穩定性亦不高。由於檢查過程困難,造成至今仍缺乏亞洲族群的正常參考值。在小於2歲嬰幼兒而言,困難情形,自不待言。因此就嬰幼兒族群而言,診斷、追蹤及研究其呼吸疾病的客觀檢查工具可說是少之又少。 有關小於2歲嬰幼兒的肺功能檢查,從十多年前,僅歐美寥寥幾個研究室進行研究,到現今已有廠商生產的檢測儀器。但由於檢查過程困難繁瑣,於歐美仍僅於大型醫學中心方可進行此檢查。而正常的參考值,也僅限於歐美幼兒族群;至於亞裔族群的正常標準值,至今仍付之闕如。 近年來,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兒童胸腔科積極發展此項檢查,現已熟稔此一困難之檢查,並將此嬰幼兒肺功能檢測建立標準之流程,已執行了約500人次的檢查,並於去年發表了本土,亦為亞裔族群第一個嬰幼兒肺功能之正常參考值。 最近本科與基隆長庚兒科合作,對所有的早產兒,進行持續的肺功能追蹤,初步發現,早產兒普遍有些許的肺功能障礙,且此異常至少會持續至矯正年齡2歲。我們也對反覆或持續喘鳴嬰幼兒追蹤,發現這些幼兒亦有早期的肺功能異常。因此,對於高危險(如早產)或反覆有呼吸道症狀的幼兒,早期並持續的肺功能追蹤,是極其必要的。現今,由於居住環境空氣品質的惡化,對幼兒呼吸功能預後的監測,藉由此嬰幼肺功能檢查,亦能提供極重要的資訊。 一般肺功能的檢查需要用力吐氣,來取得一些呼吸功能的測量值。因為小嬰兒無法自行吐氣,因此必須藉由特殊的儀器設備來測量。嬰幼兒肺功能檢查所測量出來的數據,將可提供我們分析嬰幼兒肺部功能變化的依據。為讓家長了解此一檢查的流程與注意事項,藉由此文介紹此檢查執行細節。 檢查前之注意事項 在檢查前並不需要特別禁食,但盡可能不要餵太飽,或餵食固態食物。此檢查不會讓您的寶貝感到疼痛或不舒服。但因為我們必須讓寶寶放鬆,並安靜且規律的帶著呼吸面罩呼吸,因此必須讓寶寶喝一種藥(chloral hydrate),幫助他睡覺。這種藥物被廣泛的使用在醫院多種嬰幼兒檢查(如心臟超音波檢查、腦波檢查等),作為檢查前幫助寶寶睡覺的藥水。當您的寶寶開始睡覺後,整個檢查過程大約需要30∼40分鐘。 步驟 我們將睡著的嬰兒放肺功能箱測量平台上。將寶寶的頸部微仰後,我們會為寶寶套上舒服且密合的面罩,同時會接上可偵測寶寶心跳、血氧的儀器。寶寶同時要穿上可充氣的背心。當我們經由面罩給予氧氣,讓寶寶深呼吸幾下後,可充氣的背心,可藉由充氣的同時,用來輔助將寶寶肺部的空氣吐出來。電腦可將這些吸進去及吐出來的空氣量換算成寶寶的肺活量,及其他重要的相關數據。 檢查後之注意事項 由於助眠藥物的藥效約半小時至一小時,當檢查結束後,寶寶可能仍處於半睡半醒中,所以其各項動作仍未能相當協調,因此需格外注意,不要讓其因疏於注意,而跌倒摔落受傷。若寶寶已清醒,可馬上餵寶寶喝奶,當寶寶喝飽且精神良好時,便可離開醫院。 總結而論,嬰幼兒肺功能是一個安全且低侵入性的檢查。雖然其操作與檢查過程稍嫌複雜冗長,但所獲得的資訊,對臨床醫師卻十分有幫忙。因此,對高危險(早產兒)或反覆呼吸道症狀的嬰幼兒,肺功能檢查的系列追蹤極為重要。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兒童醫療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