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腦血管攝影 |
 |
◎林口長庚神經內科系腦血管科主治醫師 陳獻宗 |
 |
 |
傳統的腦血管攝影(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種侵襲性檢查,必須在較大的靜脈或動脈置入導管後,將導管延伸到適當的部位,然後注射顯影劑進行照相;做完檢查後,必須對穿刺部位進行壓迫止血大約4個小時。這個檢查的併發症包括穿刺部位的出血、導管對血管的損傷(例如管壁剝離及出血)、末端血管的栓塞、對腎功能的影響、血管及穿刺部位的感染以及對造影劑過敏產生的反應等,故此種檢查必須嚴格界定其適應症,以免造成病人不必要的傷害。 傳統血管攝影檢查的優點,是它具有最佳的解像力(相較於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及磁振血管攝影),能夠個別的選擇要審視的血管注射,且能夠了解動靜脈間的動態變化。由於電腦科技的進步,現在的傳統血管攝影,能夠利用數位影像處理的技術,把影響血管影像判讀的骨頭赘影去除,得到較清晰的影像,故稱此檢查為數位赘影去除血管攝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傳統腦血管攝影目前仍是評估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檢查。但是由於它的侵襲性以及對病人的舒適性較差,現在已非第一線的檢查工具。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白話醫學 |
 |
 |
兒童醫療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