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第五期 113年5月1日發刊
兒童餵食困難
如何邁向成功健康的老化
◎桃園分院復健科醫師 張肇雄
◎黃美涓院長 校閱
  老化不是疾病,卻是一段人人都會面對的生命過程。老化不僅是年齡增加,也代表著細胞活性衰退,新陳代謝能力降低與細胞再生能力減退。跟隨著老化腳步而來的,很可能就是慢性病纏身、免疫機能降低、齒枯髮白、滿臉風霜、行動遲緩、耳不聰目不明。老化的秘密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做到「成功健康的老化」?
老化是生命的必然過程
  人的一輩子都在持續不斷的發展,我們都會經歷成長、成熟到老朽的各個階段。自古以來,雖然人類一直嘗試追求生命不老的泉源,但是老化卻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當中。科技文明與醫藥進步確實可以增進健康,改善生活品質,延長人類全體的平均壽命,但是老化終究是人類生命的必然過程,也是宇宙萬物亙古不變的宿命,誰都無法阻擋,誰都無法拒絕。
  我們說一個人有多老?多大歲數?通常都是按年代(chronological),也就是根據官方記載的出生年月日來計算,稱做「法定年齡」(legal age)。但是有時候因為每個人成長的環境、從事的工作、身心狀況、健康保養不同,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根據身體組織器官的功能狀態來評斷,稱作「生理年齡」(biological age)。根據知覺、認知、反應能力來計算,稱作「心智年齡」(psychological age)。根據社會參與性來計算,稱作「社會年齡」(social age)。
老化的秘密
  人類對於老化的研究仍處於起步的階段,所以科學家提出的老化理論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不過大致上可分為二大派別。第一派主張,人的老化由基因時鐘決定,是先天設定好的生命過程。未來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些設定好的基因加以改造,或許長生不老將不再是個夢想。另一派認為,人之所以老化,來自後天組織器官的長期損耗與毒素累積破壞,造成細胞死亡,功能失調。其中包括:荷爾蒙減少假說、自由基毒害假說、粒腺體退化假說、細胞膜破壞假說等等。
  荷爾蒙負責指導人體內所有細胞的活動,維持器官系統功能的穩定,當荷爾蒙的分泌隨著年歲增大而減少,人體也自然走向衰老。粒腺體(mitochondria)是細胞內產生能量的主要裝置,會受到外在環境的破壞,也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減少數目。自由基(free radical)是食物消化分解變成能量的副產物,它是一種非常不穩定且相當活躍的分子,會攻擊鄰近細胞,造成細胞死亡。根據研究,很多老化引發的疾病都和自由基有關,像老年癡呆症、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癌症、關節病變等。所以,有很多人甚至認為自由基就是老化的元兇。
  目前醫學界對於老化的瞭解,比較傾向於自由基、荷爾蒙以及染色體的研究。其中,自由基會引致疾病及老化的理論,是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概念,所以有很多養生專家建議民眾服用維生素及抗氧化劑來對抗衰老。至於內分泌系統的荷爾蒙治療及染色體的基因療法,未來也可望加入「抗老化醫療」的行列。
左膝和右膝年紀一樣大
  老化可以分為「常態性老化」和「病態性老化」兩大類。常態性老化是生物的天性,細胞組織到一定的時間就逐漸凋零。病態性老化是指個體受到疾病或外力侵犯,導致病變失能,因每個人的罹病機率不同,應變處理方式不同,往往會出現不同的結局。
一般說來影響健康的因素主要來自生物遺傳、生活環境、生活形態與醫療保健四大項目,它們彼此之間互相連結,互相作用,也決定了我們老化的過程與結果。其中,生物遺傳的基因特質固然重要,但是生活環境與生活形態等後天性因素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曾經有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婆因為右膝疼痛求助於復健科門診,醫生說是因為年紀大造成的「退化性膝關節炎」。老太婆不服氣的說「為什麼我的左膝年紀和右膝一樣大,卻從來都沒痛過?」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不過卻也告訴我們後天外在因素的影響力,以及積極維護健康的重要性。
老化帶來的改變
  有人說老化從受孕開始,有人說從一出生開始,也有人說40歲以後。無論如何,老化在傳統上一直都被認定是人類年歲逐漸增長所產生的「生命變化」(life change)。
  老化是人生必經的自然過程,就好像時序推演有春夏秋冬的更迭一樣。人類過了盛年之後的身心發展,正是一段衰退老化的軌跡。
老化會造成身體功能的退化,影響生理、心理、社會各個層面。如果同時伴隨疾病,則不但損害健康,也會提高失能(disability)的機會,降低生活品質,妨礙家人生活步調,增加社會照護成本。
  老年會使長者的生理機能逐漸衰退:像咀嚼、消化、心肺功能變差,肌肉、關節退化,骨質疏鬆、尿失禁、新陳代謝率降低,聽力減退、視力減退、感覺反應變慢、失智等等。有些長者還必須面對許多的人生危機以及精神上的壓力:像是疾病纏身、行動不便、社會資源減少、親朋老伴離去、社會隔離、心理不平衡、睡眠障礙等等。
開展正向健康的生活
  所謂「成功健康的老化」(successful aging)是指中老年人在人生的後半段都能順利開展正向健康的生活,包括:
1.避免疾病與失能。
2.維持良好身體功能與認知功能。
3.持續參與社會性與生產性的活動。
 1960年代,Havighust提出「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指出,老人在身體功 能退化的前提下,唯有積極調適自己的身心,不斷參與活動,透過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來繼續成長。也就是說,中老年人在逐漸喪失能力以後,要重新調整腳步,找到代償 的方法,並在與周遭人物、環境的互動中得到成就感與滿足,而這也正是「成功健康 老化」的契機。
平常就要努力防止生理、心理的衰退,積極經營老年生活,期許自己:
1.要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2.不只要自己健康,也要別人都健康。
3.要能隨心所欲、怡然自得、身心協調。
4.要做到終身學習、無私奉獻。
健康的真義與健康促進
  什麼是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必須包括身體(physical)、心智(mental)以及社會性(social)三方面都健全。也就是說,健康是一種跟環境、社會、人群及自己都達到和諧的生活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沒有身體耗弱而已。
現代健康概念強調生活形態的改變,從減少危險因子,鼓勵老年人從事健康行為開始,要積極維護健康,減少發病機率,而不是在疾病發生後,再尋求醫療或復健的介入。進步的科技文明與醫療保健確實可以延長人類的壽命,但是老年人的自我照顧能力、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也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重點。如果老年人因為功能衰退、生病帶來嚴重的依賴與照護負擔,活得愈久只是負面生活的延伸,那將不是我們樂見的「生命的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6年在渥太華(Ottawa)召開以「健康促進」為名的國際研討會,首度提出「健康促進」 的概念,強調健康是日常生活不可忽視的一部份,而不只是生活的目的。為了促進健康,採取的策略要同時重視健康照護、全人需求與生態環境。健康促進的方法除了均衡飲食、睡眠品質良好、不抽煙、不喝酒、不亂吃藥、維護生態環境、關愛別人以外,還要養成運動習慣、保持自我照顧能力,積極參與老年生活經營。
讓每一位長者都健康
  老人照護的原則是增進健康、降低罹病率以及維持功能性活動。讓老人們都能在安全範圍內,參與合乎興趣且方便從事的身體活動,並達到減緩老化與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
1.健康促進:
要求老人對自己健康負責,以良好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來提升自我,達到生理、心 理、社會各方面都健全的狀態。
2.預防性治療與復健:
 對老人的機能障礙,要積極重建自我照顧能力。殘障的部分,要有適當的復健以及輔 具的應用。對高危險群老人,要多元介入,包括肢體運動、心肺功能訓練以及防止跌 倒。
3.慢性醫療照護體系的安排:
 對於不幸罹病或重殘的老人,應建立合適的照護體系加以妥善的照顧,使老人可以安 心養病,子女們可以安心工作。
4.老人在家庭與社會地位的調整:
 老人在逐漸喪失能力的同時,要善用過去的智慧與經驗,不斷調整自己與人事物的互 動來繼續成長,並從中得到自尊與滿足。
人生一回,夢兩回
  人類壽命逐漸延長,過去一百年來,人類平均壽命已經增加一倍,估計到2025年,超過60歲的老人將佔全球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
二十一世紀,高齡長者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再學習」、「再就業」的觀念逐漸為人們所接受,過去一直以65歲做為老年退休的指標應該重新修正。50歲離退休還早、60歲仍有機會投入另一份工作。如果未來你必須工作到75歲,那麼你的職場生涯將長達50年,你將如何面對全新的人生規劃呢?
  人生,從兒童、青少年、壯年到老年,從上台到下台,各有不同的人生智慧。什麼叫「成就」?「成功老化」的定義又是什麼?每個人當然都希望在年老時還能保有健康身心,天天過著衣食無缺、隨心所欲、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我們真的可以避開疾病的摧殘嗎?我們每一次都能圓融處理人生的變局嗎?
事實上,進入老年期,不論在生理、心理或是社會層面都會出現顯著地轉變。根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40%有慢性疾病的困擾,常見的像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等等。失智症的比率約1- 4%,憂鬱症的比率約12-20%。
  我們在思考「成就」與「長壽」的同時,也要兼顧身體層面與精神層面的健康。除了良好的醫療保健、健康促進以外,還要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克服老化所造成的障礙,適應生活變動,發揮個人能力。日本人說「人生一回,夢兩回」,自己的人生態度很重要,面對未來要時時充滿期待,保持正面愉悅的心理狀態,不要老是覺得自己已經不中用了。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提昇自我照顧能力與生活品質。唯有用心經營才能邁向「成功健康老化」,開創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封面故事
嗜伊紅性食道炎∼被忽略的兒童腸胃道疾病
小孩也會火燒心?談兒童胃食道逆流
我好胖,我不敢吃飯∼認識神經性厭食症
家長如何面對兒童餵食困難
醫學報導
晶片檢測急性腎損傷,迅速提供臨床診斷
腎源性益生菌 Lm 在改善腎功能的研究新知
中醫報導
降膽固醇吃紅麴∼你吃對了嗎?
兒童醫療
認識兒童性早熟
本月主題
兒童餵食困難∼孩子好好吃飯也是一門學問
焦點話題
長庚質子治療大型肝癌突破
台灣跨性別手術的最新進展∼3D 內視鏡取腸併隱痕女陰成型術
台北長庚為 102 歲血液透析治療人瑞慶生
長庚達文西在中台灣、精準微創在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