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病患安全的角度 談體外震波碎石術之革命 |
 |
◎嘉義長庚泌尿外科主任 陳志碩 |
 |
 |
 |
台灣是個亞熱帶國家,本來就是結石的好發國家,結石對一個地區的影響有多大?就看個數據吧!嘉義長庚是個近7百床的區域教學醫院,泌尿科結石的病患佔整個門診量的13%。結石住院病患更高達57%,經由門診處置震波結石的個案每月約30例,在某些醫院每月個案數更可高達近百例。由此可見結石對國民健康的重要。 結石的治療,眾所周知的就是體外震波碎石手術。此治療方法是結石的工業革命,它發生在1980年代初期。這讓許多病患免除開膛破肚的恐怖,也是泌尿醫學界的一大進步。20多年來,體外震波碎石機並無多大的改變,改變的是醫師對結石的治療策略與對碎石機進一步的了解。體外震波碎石機當真沒有改良的空間,它真的如此完美?恐怕不盡然。人體的腎臟雖然位於後腹腔,但是隨著呼吸,腎臟是會隨著呼吸而上下起伏的,因此體外震波在擊發時會有一半以上的機會會撞擊到目標之外,為了減少這失去的「準頭」,在震波碎石過程當中,技術人員就必須三不五時照個透視X光機,相對的,病患就會接受更多的輻射曝露,對病患的安全當然就是個問題。此外,為了達到震波碎石的效果,震波擊發的次數,自然增加,也因此病患血尿、腎臟出血,甚至腎臟破裂的機率,自然相對提高。隨著對機器的了解與經驗的增加,目前體外震波碎石機對腎臟結石的成功率約莫在70∼78%之間,震波碎石造成的嚴重血尿、高血壓、腎臟瘀血,乃至於腎臟破裂都略有所聞。如果從病患安全的角度切入,目前的體外震波碎石機雖可說是微侵襲性的機器,但是絕對有改良的空間,這與提升醫療品質有關。 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體外震波碎石機已可在超音波的自動追蹤系統下,隨著人體呼吸造成的腎臟位移,碎石機台可自動移動同步校正震波位置,因此,震波碎石的準確率可由傳統的45%提升到86%。這震波碎石「準頭」的增加代表震波的次數可大幅減少,與震波的效益增加,碎石的顆粒大小也可明顯減小,有利於結石的排出,碎石的效果因而可提升至8、9成,因震波而來的可能併發症也會減少。治療醫師更可在電腦上設定安全區塊,也就是當病患因大幅位移,造成結石超出安全區塊,震波碎石的擊發便會自動停止,這對病患也是一大保障。在此雙重的保護下,相信筆者17年前有關震波碎石造成意外脾臟破裂而摘除的論文,將永遠封塵成為歷史。此外,過去腎臟結石的定位,必須靠醫師或技術員在系列的X光透視下定位,一個病患由上機台到開始治療,X光透視起碼要7∼8次以上,雖然其X光透視的輻射計量頗低,其計量終究會累積,若加上治療中間的重新定位(平均每200下震波要X光透視1次),以病患平均震波3000下而言,X光透視在整個治療的流程中,最少要透視25次以上。然而,拜科技之賜,在自動定位與自動追蹤雙管齊下,X光透視在整個治療的流程中,最少可以只透視兩次,這差異真的是顯而易見。這也可說是在結石領域科技的革命性創新改良,帶來的醫療進步,與病患安全的提升。 嘉義長庚在病患安全與震波碎石的成效考量之下,引進了這種自動定位與自動追蹤的震波碎石機,以提升自我的醫療水準,保障病患安全,在一片降低醫療成本的聲浪中,長庚醫院逆向操作,不惜增加醫療成本,來符合病患「不知」的需求,再次證明長庚醫院在許多醫療領域是不計成本的,長庚的醫療團隊只問該不該做?做的正不正確?醫療成本是醫院內部的事,無關醫療行為,畢竟病患安全是無價的,是醫護人員與醫療機構無時無刻,念茲在茲,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