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卷第一期 98年1月1日發刊
視網膜科專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眼科手術治療
◎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郭雅慧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美國有工作能力的成人失明的頭號殺手,每年大約有6千萬人因此而失明。台灣在臨床上糖尿病人口年齡層亦有下降趨勢。在視網膜相關手術中,約有一半以上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相關病變,值得我們重視。
糖尿病網膜病變如何影響視力呢?糖尿病會破壞視網膜的微血管,初期可能有微血管瘤及點墨狀的出血,進而血管滲漏而導致視網膜水腫;較後期則微血管遭破壞、視網膜嚴重缺血、增生不正常新生血管,新生的血管再導致玻璃體出血、或纖維化,導致視網膜剝離,引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壓增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萎縮病變。
一旦進入血管新生性(即增殖性)的視網膜病變,眼科手術幾乎很難避免。病人可能因為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引起視力下降而至眼科求治。有些視力下降可能極為緩慢,亦有可能突然發生,此時眼科醫師可施行玻璃體切除術以清除血塊、降低纖維化的增生、減少視網膜拉扯剝離,以利視網膜復位。若有必要可能需同時採行鞏膜扣壓術以利視網膜貼回。若視網膜攣縮太嚴重無法復位,可能需施行視網膜切除術。另外術中可能需灌注重油,重油的作用如壓路機般可幫助視網膜壓平,但重油功成即須身退,移除重油後可以特殊氣體或矽油取代填充於玻璃體腔內,再施行視網膜雷射光凝固術,加強視網膜和相鄰組織的纖維化黏合。術後病人要採取趴臥,讓氣體或矽油浮起,頂住視網膜以利回貼復位,對病人來說這真是苦不堪言,一天要趴好幾個小時,非有極大的耐力和毅力絕無法做到。有時氣體經過1∼3個月吸收消收後,視網膜可能再度出血或剝離,眼科醫師會建議再度施行手術,包括較簡易的血液—氣體置換術、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或較複雜的玻璃體切除術等。
有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採取的手術治療,需要病患和醫師密切的配合,彼此的信賴和耐心更是獲得較佳手術結果的必要條件。這是一個可能需要1∼6個月對抗病魔的過程,需要病患和醫師通力合作,手術若能成功(一般成功率約7∼8成),則大多數病患可恢復可應付日常生活之視力,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或辨視這美麗的世界,這就是眼科醫師和病人期待的最佳回報了。讓我們一起加油! 
         
 
封面故事
老年人視力殺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最新治療
淺談眼球外傷
小兒葡萄膜炎的診斷與治療原則
視網膜靜脈阻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眼科手術治療
整形與醫療業務
新聞紀要
長庚有愛∼樂山療養院皮膚科義診紀實
「走過生命中的轉彎處—從心開始」 員工關懷講座活動紀實
平安健康歡度春節假期 南北院區增設門診服務
尿失禁病友座談會活動紀實
醫療時論
台灣小兒外科醫學的現況與未來努力的方向
醫學新知
消化道內視鏡新進展
醫學報導
由病患安全的角度 談體外震波碎石術之革命
只要我長大─談「裘馨氏肌肉萎縮症」
特別報導
第一個 王永慶紀念公園 命名暨植樹活動紀實
心靈點滴
夾縫
養生文化村報導
銀髮族的新境界∼銀髮族世界首例之養生活動「練習彈鋼琴」
病人安全
嗎啡類止痛藥最新發展及其用藥安全
飲食營養
「開運年菜」過好年
增刊目錄
安寧照顧情∼研討會分享
親身經歷病人之苦 感同深受家屬之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