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眼科手術治療 |
 |
◎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郭雅慧 |
 |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美國有工作能力的成人失明的頭號殺手,每年大約有6千萬人因此而失明。台灣在臨床上糖尿病人口年齡層亦有下降趨勢。在視網膜相關手術中,約有一半以上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相關病變,值得我們重視。 糖尿病網膜病變如何影響視力呢?糖尿病會破壞視網膜的微血管,初期可能有微血管瘤及點墨狀的出血,進而血管滲漏而導致視網膜水腫;較後期則微血管遭破壞、視網膜嚴重缺血、增生不正常新生血管,新生的血管再導致玻璃體出血、或纖維化,導致視網膜剝離,引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壓增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萎縮病變。 一旦進入血管新生性(即增殖性)的視網膜病變,眼科手術幾乎很難避免。病人可能因為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引起視力下降而至眼科求治。有些視力下降可能極為緩慢,亦有可能突然發生,此時眼科醫師可施行玻璃體切除術以清除血塊、降低纖維化的增生、減少視網膜拉扯剝離,以利視網膜復位。若有必要可能需同時採行鞏膜扣壓術以利視網膜貼回。若視網膜攣縮太嚴重無法復位,可能需施行視網膜切除術。另外術中可能需灌注重油,重油的作用如壓路機般可幫助視網膜壓平,但重油功成即須身退,移除重油後可以特殊氣體或矽油取代填充於玻璃體腔內,再施行視網膜雷射光凝固術,加強視網膜和相鄰組織的纖維化黏合。術後病人要採取趴臥,讓氣體或矽油浮起,頂住視網膜以利回貼復位,對病人來說這真是苦不堪言,一天要趴好幾個小時,非有極大的耐力和毅力絕無法做到。有時氣體經過1∼3個月吸收消收後,視網膜可能再度出血或剝離,眼科醫師會建議再度施行手術,包括較簡易的血液—氣體置換術、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或較複雜的玻璃體切除術等。 有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採取的手術治療,需要病患和醫師密切的配合,彼此的信賴和耐心更是獲得較佳手術結果的必要條件。這是一個可能需要1∼6個月對抗病魔的過程,需要病患和醫師通力合作,手術若能成功(一般成功率約7∼8成),則大多數病患可恢復可應付日常生活之視力,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或辨視這美麗的世界,這就是眼科醫師和病人期待的最佳回報了。讓我們一起加油!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醫學新知 |
 |
 |
醫學報導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