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心臟血管外科扮演相輔相成角色的兒童治療性心導管術 |
 |
◎林口長庚兒童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黃茂盛 |
 |
 |
 |
傳統上先天性心臟病,唯有以外科手術才能治癒,而且目前心臟血管外科相當進步,幾乎所有的先天性心臟病均可治療,但其仍不免有開刀可能的併發症(如肺炎、肋膜積水、乳糜胸、橫膈神經受損、喉返迴神經受損、菌血症、傷口感染、疼痛等)、全身麻醉的風險與使用體外人工心肺機的合併症等(如心臟受損、腦部損傷等),而且開刀疤痕也是病人永遠難以抹滅的烙印。但是隨著兒童治療性心導管術(pediatric therapeu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的進步,許多先天性心臟病,也可以此方法治療,除了可免除病人開刀之苦與上述外科手術的風險及合併症外,也可避免在胸前或側背留下一生難以抹滅的疤痕,而且術後恢復期也較短,可大幅縮短病童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尤其有些先天性心臟病經過外科手術後,因為殘存或再發病灶需要再次處理,此時病灶周圍常常容易嚴重沾黏,若仍勉強以外科手術治療,常有不易止血的情形,這對外科醫師而言,是相當棘手的問題。另外有些病灶不易以外科治療,譬如遠端的周邊肺動脈狹窄、外科手術建立的體動脈(systemic artery)至肺動脈分流(shunt)的狹窄、或先天性側枝血管(collateral vessel)的狹窄等,此時治療性心導管術將會是較好的治療選項,以收相輔相成之功。 以下即是目前較常施行的兒童治療性心導管術: 1.以氣球導管製造心房中膈缺損(balloon atrial septostomy):將罹患大動脈轉位合併完整中膈的新生兒,以氣球導管將其心房中膈撐裂成較大的心房中膈缺損,讓左右心房的血液有較大量的交流,可減輕其缺氧狀態,使其術前狀況較穩定,且讓心臟外科醫師能較從容準備,得以提高手術成功率。 2.以關閉器關閉開放性動脈導管(見圖)。 3.以關閉器關閉第二型心房中膈缺損。 4.以氣球導管擴張肺動脈瓣狹窄。 5.以氣球導管擴張周邊肺動脈狹窄。 6.以氣球導管擴張主動脈弓窄縮。 7.以關閉器關閉先天性 管(fistula)或側枝血管。 8.以關閉器關閉手術後新生成之側枝血管、或殘存體動脈至肺動脈分流。 9.以氣球導管擴張狹窄的先天性側枝血管、或狹窄的體動脈至肺動脈分流。 10.以氣球導管擴張前次手術重建通道(conduit)或血管相接(anastomosis)後之新生狹窄。 展望未來,心臟血管外科和兒童治療性心導管術,將攜手同步發展更新的治療方法,彼此合作無間、相輔相成,提供高品質的醫療,造福更多病童,邁向新紀元。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中醫報導 |
 |
 |
嘉義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病人安全 |
 |
 |
飲食營養 |
 |
 |
健康老化面面觀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