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第二期 101年2月1日發刊
變臉換手移植面面觀
長庚醫療體系推動JCI國際醫療認證的必要性
◎林口長庚暨嘉義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 劉競明
去年6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第一次JCI研討會,邀請目前任職於敏盛醫院的周治華品質總監,來到醫院演講。莫非醫療體系也要隨著萬芳、敏盛、彰基、台大、童綜合醫院等開始準備接受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國際醫院評鑑與認證,上項評鑑是由美國醫院評鑑聯合會的國際部主持,要能取得上項認證之後,才能讓國際病患得到其商業保險的給付,目前國內已經有11家醫院通過認證,因此若要推動國際醫療,JCI是最優先之選項,沒有JCI就無國際醫療。
周治華總監居住在美國40年,擔任Joint Commission評審委員前後18年,雖然為護理背景,但是對於國際醫療照護評鑑實務非常了解,因此曾被榮聘為桃園長庚紀念醫院顧問。她強調主治醫師應該做為醫療照護的領導者,有臨床經驗才能領導及要求醫療品質與評鑑作業。2004年周顧問在敏盛醫院邀請下回台專職顧問工作,這次她聲明她會以一位批評者的觀點,來要求全院上下,在每一個關鍵點來開始準備JCI認證。
JCI的目的就是「品牌形象」。不過JCI的標準雖包括14章節,包含:醫務可近性及連續性、藥品管理及使用、麻醉及手術照護、病患及家屬權益、評估病患、醫療照護適切性、病人及家屬教育、國際病人安全目標、品質提升及病人安全、感染管控、領導統御、設施安全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資訊運用及管理等。但是其細目與準則眾多;加上國內醫院都已經習慣於醫策會的「新制醫院評鑑標準」,然而JCI則是以國際一般制度化醫院的品質水準,其內含可能與國內評鑑標準未盡相同。評鑑委員的要求與嚴格,幾乎已達「要求完美、近乎苛求」之程度。醫院的品質除了醫療品質外,還有服務品質。從病人安全到醫療品質,達到乾淨、秩序與標準化。從最基層的清潔工到院長、董事會等都必須知道JCI的標準,在準備期中各單位務必要有接受批評的雅量,才能不斷的求進步,做好品質要求的盡善盡美。
如何準備JCI?負責報告者要自己寫,對所有準則細目要透徹了解其意涵,醫護團隊要配合。各級領導者必須全力支持、醫師的積極投入更是JCI認證成功之不二法門。每一專科部門除了自己的專業外,還要了解相關部門的別人在做些甚麼?跨領域的團隊合作是JCI的特色,當然準備期中需要良好的顧問來指點迷津,在正式評鑑前還要有「模擬評鑑」。整個準備過程至少需要一年左右,回到最基本、鉅細靡遺、最佳執行。
筆者也是國內醫學期刊發表JCI認證制度的第一人(註),四年多前該文發表後,台灣的各大醫療院所,均能逐漸認清國際趨勢而推展此項制度,對筆者而言真有無限的欣慰,這代表文章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別的不說,光是2007年10月在波士頓參加國際醫療品質照護及病人安全年會之後,隻身遠赴芝加哥的美國醫院評鑑聯合會(Joint Commission),接受其課程訓練及指導,讓筆者獲益良多。今天擁有床數的長庚體系,竟能運作得如此井井有條,品質及病人滿意度都能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更是讓他們不敢相信。
筆者常想:本醫療體系的健保給付費用幾乎佔了總費用的十分之一,假如能夠因為推動JCI而落實醫療品質與病人關懷文化,將病人安全真正的落實在基層單位,那麼的確可以增加民眾們對於健保的滿意程度。本院的平民化作風與診療效率化,是國內、外醫界都不容否認的事實與成就。然而如何能夠做得更好,當然就需要除了醫策會的新制醫院評鑑機制之外的「外部評核」,方能讓醫療水準更達到國際化。JCI條文繁瑣、項目眾多,近年來國際醫療盛行,許多國家為了證明其醫療水準及品質不輸於美國,都已經引入JCI的作法,在新加坡、泰國、印度等國際醫療盛行的國家都做得很成功。
在本院二樓簡報室,有四個標語:品質、創新、關懷、責任,這些核心價值事實在JCI的條文中都找得到。對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文化、跨專科領域的協同與整合式的醫療照護、病人安全為導向的療程設計與環境維護,這些都是國內醫療院所目前亟待改善的議題。從實務觀點來看,通過JCI並不代表醫療品質已經「止於至善」,品質工作是連續不斷的改進,經由計畫、執行、評核、行動,無止息的努力以赴才能將全院員工的「心志」合而為一。
JCI的基本要求,其實就是清潔的就醫環境。單就這一點,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每天有兩萬名病人門診次,穿梭不斷的員工,多科、多點與多面向的診療,加上急診病人數多、留觀處理者眾,院區建築似已年代久遠等,這些現實問題及空間與環境限制,卻極可能是JCI評鑑的罩門。病歷記載與電子病歷雖然繁瑣,然而卻是觀察醫院在重點優先改進項目、病人追索評鑑法、整合式醫療照護、跨專科諮詢及共同照護的最佳方式,因此病歷記載的詳實、精確、及時無誤,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醫師參與及積極投入乃是JCI成功認證的關鍵。
無論如何,參與JCI準備及評鑑,才能使員工心志煥然一新、診療流程與照護環境及員工關懷,這些平常就應該做好的事情,藉著JCI來推動吧! 
註:
〈參考文獻〉
劉競明:推動國內各大醫療體系通過國際醫療品質認證(JCI)之我見
台灣醫界2008;51(1):38-3
         
 
封面故事
少什麼沒關係,醫師換給你?從換手及變臉談異體複合組織移植
從「變臉」移植探討相關倫理評估準則
探究「變臉」移植的風險爭議
「換手」「變臉」複合性組織異體移植:抗排斥新進展
新聞紀要
林口長庚護理部頭頸癌病人整體性癌症照護榮獲護理照護服務類金獎
100年度下半年榮譽事蹟彙編
「突破逆境•彩繪人生」口足畫藝聯展 邀您一同欣賞無聲的力量
恭賀長庚體系榮獲多項100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醫療時論
長庚醫療體系推動JCI國際醫療認證的必要性
特別報導
柬埔寨的天空∼長庚紀念醫院員工國際志工
柬埔寨國際志工之旅
光和鹽的生命見證 記長庚醫院謝文斌副院長退休感恩聚會
中醫報導
癌症中醫輔助療法
養生文化村報導
分享百老匯樂活終老∼響應黃院長宏觀願景
病人安全
遏止抗藥細菌的擴散∼以醫療資訊系統執行抗生素管制的新做法
飲食營養
話說紅酒
增刊目錄
溝通輔具在兒童復健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