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腹腔鏡大腸手術 |
 |
◎林口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 陳進勛主任、游正府主治醫師 |
 |
 |
自從西元1990年腹腔鏡手術首次運用於切除大腸腫瘤後,這種被稱為鑰匙孔手術(keyhole surgery)的腹腔鏡手術開始迅速發展。雖然剛開始用腹腔鏡來進行大腸直腸惡性腫瘤的切除手術曾受質疑,但近年來,國際間陸續有比較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的前瞻性研究報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004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所刊登的COST(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Surgical Therapy)試驗,其結果顯示腹腔鏡和開腹手術在大腸癌的治療效果沒有差異。此外,英國的MRC CLASICC trial,歐洲的COLOR trial,以及各地陸陸續續的臨床研究也都顯示腹腔鏡大腸癌切除手術的確是可行的。 微創腹腔鏡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術後疼痛減輕、腸道功能恢復較快、住院天數減少,和免疫功能影響較少。由於擁有眾多優點,對術後的預後又沒有影響的情況下,在日本、韓國、香港和歐美國家,腹腔鏡大腸癌手術已經取代傳統手術,成為處理大腸直腸癌之標準性手術方法。但在台灣,微創腹腔鏡手術的運用尚未似上述國家地區普遍。其原因可能是民眾對腹腔鏡手術的認知不夠;此外,腹腔鏡手術的費用較高,部分手術耗材需要病人自費,間接也會影響到病人接受腹腔鏡手術的意願。然此一微創手術(minimal invasive surgery)的觀念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各式各樣手術器械神速的發展,已蔚成世界的潮流,相信有一天腹腔鏡大腸直腸癌手術在台灣也會漸漸取代傳統剖腹切除的方式,成為標準的治療方式。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特別報導 |
 |
 |
心靈點滴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大學專欄 |
 |
 |
病人安全 |
 |
 |
醫療與社會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