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溶脂 |
 |
◎林口長庚一般整形外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張承仁 |
 |
 |
 |
肥胖是現代人的夢魘;尤其是工作過度、缺乏運動常會造成過度的肥胖,進而引發身體各器官系統,如心臟血管、呼吸、內分泌、消化道、泌尿、生殖、骨骼肌肉、神經等系統的問題。但如何能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否過重呢?也許做個簡單的評量便可概略知曉。也就是所謂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的計算,可由體重(公斤)除身高(公尺)2而得知。當指數<18.5為體重過輕,18.6-24.9為正常,25-29.9為過重,30-34.9為肥胖,35-39.9為嚴重肥胖,>40為超級肥胖有致病的危險!所以假設林志玲的BMI為17.2,事實上是體重過輕;王建民BMI為24.9仍屬正常。 肥胖的治療可經由飲食控制、運動、服藥等方式達成。外科治療亦為其中之一的選擇,但手術的條件必須適合以下幾點方可: (一)BMI大於40。 (二)BMI介於35至40且有病症發生。 (三)藥物治療失敗。 (四)無內分泌疾病。 (五)無器官病變或藥物成癮。 在各種去脂的手術中,目前大致上較被接受的有: (一)手動微量式抽脂。 (二)機械式負壓抽脂。 (三)超音波抽脂。 (四)噴水式抽脂及。 (五)雷射溶脂。 以下針對第五項略作說明。 所謂雷射溶脂,顧名思義就是將雷射的光導入脂肪組織,利用能量的釋放造成脂肪的溶解或破壞而達到去脂的效果。目前可使用銣雅各雷射(波長mm, 1064mm)及半導體雷射,主要是因為其波長容易被水及脂肪所吸收。 到底雷射溶脂是如何辦到的?其作用是經由光震波效應,在脈衝能量的作用下震碎脂肪組織,而只有微小的周邊組織傷害。另外一種理論則是利用超短脈衝(Gated pulse)來破壞脂肪組織。在超短脈衝的尖端可造成高比例的震破作用有效除去脂肪組織,且少有周邊組織及表皮的傷害。雷射照射過的組織變化可能有三區;在第一區,也就是接近雷射光纖的區域,可因破壞脂肪細胞的細胞膜而造成溶脂效果;第二區則為血管凝結區,可減少出血;第三區也就是外圍區組織,可因雷射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及皮膚緊緻而達到回春的效果。綜合這些變化可以得到較佳的溶脂結果。 雷射溶脂的術前準備工作主要是標示定位。常見可因抽脂、溶脂而改善的部位有上臂內側(俗稱蝴蝶袖)、小腹、上背腰、大腿內外側、小腿外側及後側等。可在標示的部位打入局部麻醉液,其內容包括生理食鹽水、麻醉葯Xylocaine、碳酸鈉及腎上腺素。各個部位所施打的量也是有所限制;如臂部二邊可注射各約60-80cc、上臂內側一邊、腹部80-100cc、大腿外側一邊100cc、膝部一邊50cc、頸部(火雞脖)50cc。一般在500cc以內的雷射溶脂是可以不用抽除的;分解後的脂肪組織可被身體代謝。但若超過500cc的溶脂量,則可配合局部抽脂的方式來除去。 雷射溶脂後,亦須用壓迫方式使術後外型更加穩固。束套壓迫可穿著約6個星期,但其間仍須冰敷三日再溫敷及按摩。過渡期症狀可能有表面外觀不平整、瘀青、感覺異常敏感、腫脹、變色等。 在去脂的處置上可用內科或外科療法,近日幹細胞的盛行,可作為後續研究的動力。後遺症的預防可在術前、術中及術後小心執行。目前雷射溶脂似乎較適合用在小量過多脂肪處,其長期效果則有待後續的觀察。 |
 |
|
 |
|
|
|
 |
封面故事 |
 |
 |
新聞紀要 |
 |
 |
醫療時論 |
 |
 |
特別報導 |
 |
 |
社服園地 |
 |
 |
心靈點滴 |
 |
 |
嘉義院區報導 |
 |
 |
養生文化村報導 |
 |
 |
讀者投書 |
 |
 |
病人安全 |
 |
 |
增刊目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