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第五期 102年5月1日發刊
天使再飛∼營造優質的護理執業環境專刊
「醫」起來遊戲∼運用治療性遊戲於兒童臍帶血移植全期照護
◎林口長庚6L兒童內科 李銘櫻護理長、溫玉娟移植協調師◎林口長庚護理部督導 張鈞竹 ◎林口長庚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江東和校閱     ◎林口長庚6L兒童內科 李銘櫻護理長、溫玉娟移植協調師◎林口長庚護理部督導 張鈞竹 ◎林口長庚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江東和校閱    
國際遊戲大師Garry Landreth曾說,兒童出自於本能和自發性透過「遊戲」來體驗及學習生活。住院的兒童也是如此,並不會因為生病而停止遊戲,所以透過「治療性遊戲」,來協助病童表達內心的壓力和焦慮,可從中觀察病童對事件的認知和感受,有助於病童及其家庭調適生病的過程,正向的邁向復原。
隨著醫學的進步,研究人員發現,臍帶血中年輕、豐富的幹細胞,不僅可用來取代骨髓幹細胞移植的使用,且因配對要求較寬鬆、配對成功機率比骨髓高出許多,移植後排斥現象也較少,運用於治療血液、及某些免疫或遺傳疾病上,有良好的成效。目前臍帶血已用來治療80種以上的疾病,包括癌症(血癌、淋巴瘤、骨髓瘤)、血液異常疾病(地中海貧血、鐮刀型貧血、先天性再生不良貧血)與先天免疫不全病症等。兒童臍帶血移植的護理分為移植準備期、移植前、中、後期及居家照護期五期,以「病童及其家庭」為中心,運用輔助工具,如:玩偶、畫冊、色紙或畫筆等媒材,透過遊戲的角色扮演、藝術治療或說故事等過程,讓病童於住院期間有連續性、完整性的照護。
移植準備期(門診):諮詢至入院
於門診區進行評估、診療,確認病童及其家屬意願後,由個案管理師接觸病童,建立護病關係,邀請家庭成員、醫療團隊(醫師、社工師、護理師等),召開家庭座談會並擬定移植計畫,告知家屬用物準備、病房及移植中心環境介紹,評估病童年紀及生心理發展狀況,收集病童在家的生活習慣,選擇合適的輔助工具,運用於全期照護。
移植前期(病房):入院至轉往移植中心移植前
病童入院後,由護理師接待,與病童及家屬建立信任感,協助家屬以仿居家照護概念佈置病房環境,降低病童對陌生環境的恐懼。給予全新專屬的玩偶陪伴病童,並運用角色扮演的遊戲協助病童了解相關的治療,如:放置人工血管、用藥、手術前的準備、說明等,降低對藥物、治療的焦慮及害怕。
移植中期(移植中心):移植中心移植至轉回病房前
為避免感染,移植中心為無菌室之環境,轉入前一天,護理師先了解病童特性,將陪伴之玩偶消毒後協助佈置病室環境;轉床當日由家屬陪伴,病房護理師轉送病童至移植中心,介紹移植中心護理師,讓病童及家屬熟悉適應。病童進行移植後,因排斥作用有口腔潰瘍情形,不願意說話,常以哭鬧等情緒表達,護理師運用已錄好病童喜好人物的聲音之電腦語音溝通板、溝通圖卡或注音磁板,讓病童自己表達感覺及需求。

移植後期(病房):病童移植後穩定轉回病房至出院前
移植中心護理師轉送病童及家屬回病房,此恢復期藥物服用遵從性極為重要,護理師會運用角色扮演的遊戲,讓病童來表達感覺及需求,提升服藥的遵從性。護理師以家庭為中心,與主要照顧者及家庭成員說明移植後,可能面對的壓力及照護問題,並衛教相關的居家照護、提供衛教手冊,內容包括如何準備乾淨及煮熟的飲食、避免感染方式、常用藥物指導及居家適應。出院前進行居家照護認知及傷口照護技術的練習及回覆示教、提供24小時諮詢專線,降低主要照顧者的不安。
居家照護期(門診):病童出院6個月內
個管師於病童出院24小時,以電話了解家屬在家照顧病童的情形,依病童不同的狀況,協助主要照顧者解決在家所面臨的問題,確認及提醒回診時間。病童回診時,個管師主動關懷居家照護情形,過程中協助主要照顧者抒發照護壓力及焦慮,以提升主要照顧者信心。
兒童臍帶血移植為惡性及先天免疫缺陷疾病帶來新曙光,結合友善醫療的環境,獲得許多家長們的讚許。臨床上看到孩子,在年度病友回娘家的座談會上,分享自己的經驗,鼓勵欲移植的病童及家屬說「之前的生日我們來不及參與,臍帶血移植後,讓我們每年一起渡過重生的日子!」一幕幕感動的畫面,刻畫在心頭,更督促著醫療團隊做好每個照護細節。如何讓兒童於移植全期降低焦慮、害怕和疼痛,快樂的享受重生的日子,是醫療團隊共同的目標。
網站內容為 長庚醫訊 所有,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