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失眠的非藥物治療法

2004-04-26陳濘宏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 黃玉書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許世杰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楊建銘 課程指導老師
  阮先生,五十六歲,前越南政府高級官員,他十幾年來深受失眠所苦,雖然白天非常風光,但是晚上一到就不由自主感到恐懼,害怕又要面對一個無眠的夜晚,他每天須服用超過十顆的安眠藥物才能入睡,為了失眠,他特地由越南搭機來台求診,希望能解決他的痛苦。

  陳小姐,三十二歲,她因失眠來到睡眠障礙門診求治,她曾到許多醫院求診但是醫師都開給她安眠藥,其實她自從兩年前父親過世後就為失眠所苦,為了不給老母親壓力,在母親面前必須表現得樂觀而堅強,但是實際上她對所有事情都失去興趣,什麼事都不想做,最後被診斷為憂鬱症,而在精神科接受治療。

  杜先生到睡眠障礙門診,主訴失眠數月,他覺得每天都沒有睡覺,以致白天精神不佳,他非常焦慮,深怕長久下來影響他的健康及工作;但是經過檢查發現,他其實每天都睡足八小時,他得的是一種睡眠認知障礙,經過治療後他再也不怕上床睡覺了。

  謝小姐受失眠所苦十年,終於決定由紐西蘭返國接受睡眠檢查,發現是週期性肢體抽動障礙,經藥物治療後,終於能酣然入睡,快樂的回到紐西蘭。

  張先生已經八十歲了,但是身體非常健康,唯一困擾他的就是清晨三點就醒來再也不能入睡,經診斷其實他是相位提前性睡眠障礙,相反的,他孫子張小弟才十三歲就抱怨失眠,要半夜兩、三點才能入睡,經診斷其實他是相位延遲性睡眠障礙,兩位接受光照治療後都有改善。

  同樣是失眠,但是治療的方法卻不同,像以上的五位失眠病患就需要五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但是他們都曾被醫師給與安眠藥治療。目前在國外針對失眠的處理方法,是使用〝多層面的處理方法〞,包括睡眠衛生教育、認知行為治療,當然也必須針對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略,而藥物只是最後一線的輔助治療方式。

  一九九九年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所發表論文中針對七十八位慢性失眠的老年人,分成四組進行治療,第一組使用失眠治療課程(認知行為團體治療);第二組使用安眠藥;第三組則使用失眠治療課程(認知行為團體治療)加上安眠藥;第四組則沒有任何治療,只給予安慰劑。追蹤二年之後發現,其中第一、二、三組短期治療效果都比安慰劑好,病患失眠時間在治療後,合併治療組改善 63.5 %,失眠治療課程(認知行為團體治療)組改善55 %,藥物組改善 46.5 %,而安慰劑組只有 16.9 %。病患若接受失眠治療課程,長期追蹤二年後,其持續的改善效果,比只使用藥物的老年人要好。針對病患及醫師滿意度部分,失眠治療課程(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也比其他治療方式得到更高的肯定。這個研究證實了失眠治療課程(認知行為團體治療)對失眠的長期治療比藥物還好!!而且沒有藥物的副作用,所以這幾年來,失眠治療課程(認知行為團體治療)在美國大為風行。

  根據台北長庚二年多來收集近百名失眠病人接受〝失眠治療課程〞的研究後發現,結果與美國的研究相似,大多數的病人都有明顯改善;證明台灣的失眠病患一樣可以接受〝失眠治療課程〞。在課程中,我們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衛教(藥物種類、正確使用安眠藥…等)、正確睡眠衛生學、認知治療、行為治療(肌肉放鬆法、刺激控制法、限眠法、冥想法……)等,主要提供病患多層面的治療方式,正確的處理,減少藥物的依賴性。

  基於失眠治療的多樣性及複雜性,提供病患多層面的治療方式,長庚醫院睡眠中心特別聘請美國紐約大學睡眠心理博士,現任輔大心理系教授,在台北長庚開設失眠認知行為團體治療課程,課程內容特分成六週,每週兩小時。楊博士是台灣目前唯一專攻睡眠治療的心理學博士,是台灣唯一有美國睡眠醫學會執照的行為治療心理師,臨床經驗豐富,在他的幫助下希望能為長期失眠所苦的民眾增加一項治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