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卷第十二期 99年12月1日發刊
高雄長庚瓜地馬拉義診專刊
從科學家到教育家專訪楊定一博士-2
◎長庚醫訊總編輯楊瑞永、副總編輯林美清 採訪 ◎長庚醫訊執行編輯林淑惠 撰稿        ◎長庚醫訊副總編輯陳志碩 校閱
提倡兒童讀經 重建倫理
在典範逐漸消失、社會亂象頻生、犯罪年齡層降低的世代,有些孩子迷失正確的方向,傳統價值觀的崩解,不僅讓人思考是社會變遷過於複雜?還是道德教育淪喪?楊博士除致力於身心靈健康事業,他更關心兒童「全人教育」養成制度的建立。社會的負面價值表現,反應出來的是心靈的匱乏。在大家埋首教育改革的同時,楊定一博士認為,選擇從「心靈改造」出發,意義更大。
楊博士說:「目前全球每年有1千萬以上的孩童以不同語言參加讀經活動。改造心靈從教導兒童朗誦經典開始,研究指出0至13歲為孩童記憶力黃金時期,透過經典朗誦可將孩童注意力及意識力(聽、講、思考)融合為一,並可充分發揮全腦潛能;另外讀經不僅可增加孩童文學、數理能力及加強定力,克服注意力障礙,也可涵詠、陶冶孩童人格。
早在1999年,我和瑞華就聯同三十幾位志同道合的專家朋友在美國推廣讀經活動,創立「兒童聯盟」推展兒童全人教育,不管是孔子、老子、蘇格拉底、佛陀、耶穌……古聖先賢大師智慧盡在經典中,藉由讀經能親炙大師思想。透過經典中正向的智慧與人生觀,幫助孩子了解生命,不僅能使孩子的生命得以改觀,更讓孩子在面臨危機時,學會聽從經典給予心靈的正向引導。
以往我收到讀經班孩童及家長的感謝信有超過幾萬封都捨不得丟,每一封信都讓人感動,原本有些在家裡是小王子、小霸王的小孩經過讀經之後,整個人脫胎換骨變得更有禮貌且懂事了!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遇到問題時,會從佛經、聖經及四書五經中將古人的話拿出來應用,所以我常和家長宣導讀經朗誦不需要和孩子刻意解釋字的涵義。
專注集中精神,甚至啟發創意,唯有靠「靜」才能達成。倘若要孩子安安靜靜地學習靜坐難度較高,因此用朗誦經典的方式,培養孩子達到「靜」的境界。以輕鬆朗誦的方式使孩子有興趣,進而摒除雜念,唯有心靜,生命的本質才會被彰顯出來。讀經班的狀況是這樣,8點鐘開課,7點45分第一個小朋友進來,輕聲朗誦,整個教室在8 點時孩子的專注力即達到高峰,經由朗誦可將孩童的注意力、聽講思考的意識融合為一,可由先進醫學研究工具如腦波檢測,熟練朗誦的孩童經過幾分鐘朗誦過程。就可達到左右腦同步(coherence)的現象,這種罕見的腦波同步現象,一般只在深度靜坐或高度創意狀態下才可能產生。所謂天才就是左右腦波同步的狀態,這樣才能發揮全腦潛力。小朋友朗誦古文時,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這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讀經班常有人問我最恰當的讀經時機,我常說最好在小孩還沒出生時就可胎教,選最美的詩文,配合年齡和成熟度來讓孩童養成閱讀習慣,我最尊敬的南懷瑾老師也肯定孩童讀經的功效,且認為孩子越小效果越快!就像發明家、藝術家全然投入、活在當下的情境,左右腦波相通,這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可讓大腦發揮創意到極致,假如有1200個孩子朗誦,就可能有1200個小天才產生,但我總是告訴家長不要追求這些,做個「好人」比較重要,因為我覺得家長總希望孩子表現傑出、成績得第一名,但孩子卻未必快樂,小小年紀就出現超齡的憂鬱,我希望孩子藉由經典朗誦帶來曠達自在的人生觀。」
「其實這些觀念在國外早已得到認定,我們在1999年特別去拜訪美國前教育部長班內特博士(Dr. William Bennett),分享讀經的經驗。他不但認同這種教育的模式,還提供不少佐證﹐說明歐、美地區在四、五十年前就是用它來進行文學教育,只是近幾十年來這種傳統模式已經被忽略了。班內特博士同時認為,假如朗誦方式可以普及化,將會啟發學生未來最需要的創造力與道德觀念。」楊博士娓娓道來他對兒童讀經的看法。
楊博士談家庭教育
林淑惠執行編輯問:
楊博士您是否也鼓勵您的三個子女讀經呢?能否分享您家庭教育的心得呢?
楊博士答:
不敢說有什麼心得,我和每位家長一樣都在學習中輔導子女走出自己的人生。不過我一向和孩子們像朋友般相處,很少要求他們非如何不可,總是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志趣。重要的是採用正向鼓勵(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方法。
舉例來說,女兒元寧很早就對古經典與寫作感到興趣,我便鼓勵她把理解與想法文字化。她在16歲時創作了全套中英文各七本的兒童繪本如《記得快樂》、《不再恐懼》、《大笑老人》等等,雖然是以兒童為對象的圖畫書,但卻蘊含很深的哲學思想,我不但自己常翻閱,也喜歡和週遭的朋友分享。後來元寧進入哈佛大學並完成生物與亞洲哲學雙學位,個性獨立且樂於服務,我相信經典朗讀無形中已為她帶來了影響。
老二元平曾編了一本《心靈之詩》(Poetry for the Heart)的詩集,那年他十一歲,有天靜坐,就問我:「爸爸!什麼叫開悟,開悟時會說什麼話?」「你說呢?」我反問他,他沒有回答,四年後,十五歲的他又來找我,跟我說他想通了!一個人開悟時,別人是看不出來的,開悟的人不管是表達出來或懶得表達都不重要,他會做的就是教人如何行善、做好事,我聽了很高興!元平甚至告訴我想編一本書,在《心靈之詩》的詩集中收納聖經、佛經觸及心靈、道德和智慧、教人做好事、開悟的詩。於是我就幫他出了這本英文詩集,只要他一調皮搗蛋時,我就拿出這本書,問他說:「你還記得嗎?」(引來一陣笑聲)。
         
 
封面故事
無畏千里之遙 高雄長庚前進瓜地馬拉-1
無畏千里之遙 高雄長庚前進瓜地馬拉-2
愛在瓜地馬拉 長庚傳溫馨
醫療之愛無國界 高雄長庚瓜地馬拉醫療團的故事
醫療之愛無國界 高雄長庚瓜地馬拉醫療團的故事
新聞紀要
長庚大學辦學有成學術研究榮獲肯定
醫療時論
先天畸形嬰幼兒期待政府關愛的眼神
醫學報導
醫生,我是不是有骨質疏鬆症?
特別報導
第二屆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學術研討會紀實
從科學家到教育家專訪楊定一博士-1
從科學家到教育家專訪楊定一博士-2
從科學家到教育家專訪楊定一博士-3
愛無國界 送愛到柬埔寨
養生文化村報導
銀髮族的安樂窩
病人安全
檢驗辨識做的好 病人安全沒煩惱
增刊目錄
千里做志工
白衣天使---足感心
有您真好